米乐M6(官方)网页版在线登录
10年专注环保设备研发制造 环保设备系统设计\制作\安装一条龙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400-651-4339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案例 > 案例展示二

米乐M6官方网页版在线登录生态环保范例6篇

作者:小编 时间:2023-12-12 17:32:29 点击:

  绿色是时尚的代名词,绿色是树的代名词,绿色是小溪的欢歌,绿色是花儿的枝叶,绿色象征着勃勃生机。 树是人类的朋友,它奉献氧气吸入二氧化碳,为人类净化空气,保持生态平衡,抵御沙化、风尘、赤潮。但是,人们怎么报答它的?滥砍滥伐,是沙漠面积渐渐增大,绿洲随着减少,人类生存的范围也就缩小了。 试问那些滥砍滥伐的人,你们的良心还过得去吗?

  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是甘甜的。但有时又是苦涩的;水是宝贵的,但有时它又泛滥成灾;水是清冽的,但在一些地方它却变得污浊不堪;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但在一些特别需要水的地方,它却变得那样吝啬…… 水,是生命之源,是任何物质都不可替代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更谈不上什么文明和发展。当前,由于世界人口的剧增、人类的过度索取和浪费,以及工业污染等原因,世界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我们作为小学生应该做些什么呢?

  1、全面完成化工园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沈家化工园区整治是省委、省政府交给的政治任务,是生态省建设和“811”污染整治一票否决类的指标,今年9月底前完成整治搬迁任务,10月初通过市政府的预验收,10月底前通过省整治办的验收,摘掉省级环境重点监管区的“帽子”。一是责任再落实,实行工业口6个部门结对帮扶包干责任制度,倒排关停计划,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个人,能否按期“摘帽”作为6个部门生态环保一票否决考核指标,确保16家化工企业9月底全面关停。二是准备好台帐资料。按照省整治办下发的《浙江省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管理细则》,区整治办做好整治过程中的各类原始资料收集和整理,并装订成册,制作好音像资料,准备好各项验收台帐资料。三是加大监管力度。区安监、环保、质监、消防等4个部门坚持每半月一次以上的联合巡查,预防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区环保坚持每周对生产的化工企业废水进行采样监测,发现超标排放的一律关停。四是加快评估进度,确保成熟一家、评估一家、停产一家。五是加大宣传力度。以区人大视察化工园区整治为契机,加大政策的宣传,要进一步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2、全面完成钙产业整治。继续巩固石灰钙棚专项整治成果,进一步开展小石灰窑专项整治,全面关停66家非环保型的小石灰窑,促进环保型新窑的建设,达到规范化管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钙产业的品位、档次的目的。小石灰窑的关闭以后,预计可减少石煤使用量27万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1万吨,将有力地促进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实现我区二氧化硫削减3.6%的年度减排指标任务。

  3、实行总量控制,强化生态环境的监管。排污总量控制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今年我区减排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5%,年削减化学需氧量225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6%,年削减二氧化硫547吨,这是省市长、市区长生态环保一票否决类指标。节能减排总量控制的做法和措施:一是要开展排污总量的调查,结合全国污染源调查工作,进一步强化环境管理的基础信息,建立污染源一厂一档管理制度,摸清工业污染,进一步确定我区的排污总量。二是按照我区环境容量,把总量控制任务分解到排污企业,对排污总量控制实行动态管理。三是抬高开发区工业项目的入园门槛,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健全项目落地决策联席会议制度,对拟引进的工业项目进行审议,严把项目准入关。四是以沈家化工园区、上方钙产业整治为契机,实现年度减排任务。五是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继续强化固废、辐射环境监管。高度重视环境工作,依法及时处理人民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解决新、旧污染源超标排污问题。

  4、推进省级生态区创建工作。省级生态区的创建是部级生态区创建的前奏,这是我区继创建成部级生态示范区后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启动省级生态区建设的要求,下半年要全面实施省级生态区的规划。力争二年内完成10个以上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任务,今年要争创省级生态乡镇6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继续深化环境友好型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家庭、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的创建,争取在二年内达到考核指标的要求,力争在2009年底创建成省级生态区。

  5、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是生态区建设的第二阶段,是我市“五城联创”的重要内容,我区作为市区的重要组团,一是做好宣传工作,营造“创模”氛围;二是协同有关部门强化新城区环境综合整治。三是确保完成各类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市区长生态环保责任书下达的任务。切实抓好生态公益林、水土流失治理、万里清水河道、“下山出库异地脱贫生态移民”、“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清山白化”治理、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高速公路和国省道绿色通道、无公害绿色有机农林产品基地、旅游区环境达标等工程建设,按责任书要求确保全面完成。

  6、着力推进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实施,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乡镇和生态村为目标,结合环保实际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有效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建成湖南镇污水处理站;在乡镇(街道)采用湿地处理等模式,开展1000户农户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年内完成100户;全面完成34户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工程。

  生态环境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生态环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基础,只有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才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制定完善的法规政策,对生态环境破坏现象给予严厉的惩罚。加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宣传工作,积极发动全体民众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并且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公众监督。对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排放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等要严格管理,一定要符合工业排放标准,并且加强对工业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如果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将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所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人人有责,应该发动全体民众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充分的发挥每个人的能量,提高环保意识,从而切实提高环境保护效率。国家和政府应该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向广大人民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讲解环境保护基本知识,在思想意识上强化环保意识。通过环保知识宣传,人们会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自我做起,进而影响到周边的人,从而全面提升全民的生态意识,为建设生态型宜居城市,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作为管理的重要依据。国家根据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在宏观方面制定规范标准,并且进行相应的法律监管。为了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效率,应该建立环境污染责任制,将具体问题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出现问题不得推诿,从而切实提高环境污染的防范效率。为了保证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的顺利运行,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将管理机制层层落实,并且做好上下级之间的监督管理。为提升监管体系的水平,国家要督促地方,地方政府等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能,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各个企业以及环境污染现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改进,严重的情况下,责令停业整顿。完善企业自检机制,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生产,严禁不经处理就向大自然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加强社会民众的监督,发动全民力量对环境污染现象进行监督,一经发现及时举报。只有全面实行管理机制,才能够切实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保证资金的充足性,才能够维持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转。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并且协调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和谐发展。环保部门应该妥善利用环保资金,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以及环保监管方面的投入。但是在资金的运用方面,环保部门应该对现有状况进行合理规划,将资金投入到监管工作的重要环节中,争取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成效。除了政府投资外,还应该广泛的募集社会公益基金或者企业投资等,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提高环保监管的工作效能。

  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大多数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都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在发展过程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不是对立的,如果处理得当,两者是可以协调发展的,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工作中,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要重视生态指标的考核,适当的弱化经济指标,在保证经济增加的同时,要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坚持规范领先,实现保护生态建设到发展生态经济的飞跃,用最低的生态资源和最小的生态破坏来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构建完整的生态经济体系,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应该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创新生态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生态节能和环保技术,使有限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国家应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建设,实施环保科研项目,并把重大的环保科研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加大对环保科技的研究和资金投入,加快开发和推广节能技术和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的技术。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培训,加强环保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必须构建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综合协调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国家环境保护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是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综合管理、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管理体系。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和问责制,真正把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落到实处。要加强环境综合管理,积极探索大部门环境管理体制,团结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环保工作合力。要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努力提高环境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建成科学、高效的决策支持系统。要加强环保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推进管理机构向基层延伸,强化地方环保部门的基础能力,形成政令畅通、高效有力的决策执行系统。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点管理内容。为了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需要强化全民的环保意识,并且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加强环境污染责任制,确保资金支持到位,在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水平,并且逐步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有利的条件。

  [1]史亚楠,佟光霁.浅析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3,8,15.

  [2]万和文,李春海,周忠泽.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1,25.

  建立了以勐撒撒马坝为重点的生态农业示范区,为推动全县的生态农业建设树立了样榜工程。基本农田建设进展顺利,生态农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加大。生态建设与保护步伐加快。通过实施了以工代赈造林、农业综合开发造林、飞播造林、绿色扶贫工程造林等工程项目,森林覆盖率达到46.1%,活木蓄积为1330万m3,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双增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就。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完成了国控企业的3家糖厂、1家酒精厂、1家造纸厂废水在线监测,减缓了污染加剧和资源浪费的趋势。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已建成使用,为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奠定了基础。环境法制建设逐步完善。环境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不断加强。环保、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加大了环境违法的查处力度。

  县级人大、政协对各级政府环境执法实施有效监督,坚持开展环境执法检查。通过加强执法和执法监督活动,维护了环境法律尊严,有力地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森林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当地农民没有良好的传统耕作经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许多有害有毒的物质进入生态系统,进一步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使得土质肥力下降,病虫害不断发生,作物产量也逐渐下降。水土流失形势严峻,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根据1999年卫星遥感测试,全县的水土流失面积达1333km2,占全县面积的34.74%,这也是县域经济发展至今导致的结果。随着公路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开发建设等速度加快,新的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还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农业生态逐渐恶化,自然生态规律被打乱。根据有关部门2011年调查,平均每亩耕地每年使用农药3.5kg,平均每公斤粮食需用农药0.017kg;每亩耕地每年用各种化肥41.2kg,平均每公斤粮食需化肥0.1kg;平均每亩耕地使用地膜0.16kg。农药的大量无节制使用,无疑对整个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破坏。土地对化学肥料的过度依赖,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农作物的品质受到影响。同时大量有机肥、畜禽粪便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而被排入水体造成江河水系污染。农膜长期累集残留在土壤中,自然条件下无法分解从而破坏了耕作层,土壤中微生物等活动受到限制,最终使土地退化。由于过度垦荒,农业生态环境已全面受到多个外来物种的干扰和破坏,损失及危害极为严重,严重打乱了自然生态规律,破坏了物种间的能量平衡与传递,最终使整个生态系统失衡。

  加强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列入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确保计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编制全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是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度、承载度分析,制定出符合生态平衡规律,满足经济、人口、资源协调发展要求的战略方案,使各项决策和开发建设符合规划的总体要求。

  遵循生态自身组织规律,实现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在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时,应遵循生态层次组织规律:上层即高山地区,不宜多开垦土地,应尽量安排有利于保水保土维持山顶能量的产业,如林果业、畜牧业等;中层位次以农、林、牧业为主,粮食自求自给;下层位次即平坝、山脚,应充分利用上层补给的有利条件及光照、水肥充足的优势,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水利资源,发展粮食、水产、多种经济作物等。经过分层管理、分层开发,实现生态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拓宽资金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转移支付的力度。生态环境建设受益的是全民,要争取国家提高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投入,并保证投资渠道明确、稳定。加大吸引外资投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继续利用和更多地引进国际金融组织的多种贷款和直接使用非债务外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和环保产业。

  引入市场机制,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随着国家扶贫方式的转变从资源开发型扶贫到复合型生态扶贫,全面启动了生态功能修复、重建工程。耿马县的生态环境保护遇上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但是,由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公众、开发者、管理者,因此,引入市场机制、明晰产权、改革投资体制、建立收益分配机制非常必要。建立科学的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森林覆盖率作为生态环境好坏的唯一评价标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误区。作为全面评价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好坏的指标体系应该是:该地区主要河流干湿两季径流量的变化;河流中泥沙含量;生态系统中拥有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主要生态功能群体的丰富度;森林体系中不同林层的组成及优势种的均匀度;养分和能量的流动、分解率和生产率;水土流失率等。只有建立起合理的生态环境评估体系,才能正确指导人们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环保是一项全民性的公益事业,除依靠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力量之外,它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中国环保形势严峻,公众参与程度低是要因。公众作为世界环保事业的最初推动力,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公众的参与,环保事业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国外经验表明,公众参与不仅是环境质量得以长久维持的根本原因。而且也是监督政府和企业履行环境管理与保护义务的庞大社会力量。在生态工业园区中,民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环境保护是一项耗资巨大、历程漫长的系统工程,它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只能由政府来担任主要管理者,负责环境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以及宣传和教育等各项环保事务。这种政府主导型环保制度往往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强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从事环保、干预环保,政府几乎要承担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全部责任。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或抑制了公众对环保的参与,公众的环保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如果在生态工业园区中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环保,形成浓厚的环保氛围,那么整个园区的生产与排污将会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双重监督,园区生活环境也会时刻受到民众的关注和爱护,从而弥补了政府主导型环保的缺陷,促使制造污染的企业、集体或个人走人环保轨道。与此同时,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意味着对环保的理解、重视和支持,进而有利于政府环保政策的贯彻与执行。

  生态工业园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其优越性是以往任何工业园区所无法比拟的,已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工业园的“发展终结”。在这样的园区里,民众整体素质高,环境质量要求高,环保意识强,能够为周边城区的居民树立环保榜样,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和熏陶周边居民,坚定他们参与环保的意志和信心,提高他们参与环保的兴趣和速度,进而促使环保队伍与环保范围得到不断扩大,同时也有助于加快环保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生态工业园中,民众的自觉环保行为,也是园区高度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和园区成熟的标志之一。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新事物,它要经历从产生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需要各种因素、各种力量的不断作用和影响,才能日趋完善。同样。民众环保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宣传引导和时间的沉淀。然而,一旦民众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觉参与环保,形成环保风气与时尚,那么整个园区的形象必将得到质的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和社会资源的节约也必将得到明显的加强。

  生态工业园作为工业园向前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保护环境是它的必备功能,也是生态工业园优越性的集中体现。而环境保护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综合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学术机构、社区以及家庭和个人等各种层面的力量,才能实现全方位的环保。在此,笔者结合国内外已取得的环保经验,对生态工业园区民众环保意识的培养途径作初步探讨。

  关于环保的宣传教育。《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指出:“各国应通过广泛提供资料来鼓励公众的认识和参与”。然而,“2007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表明: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42.1分,环保行为得分为36.6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44.7分,三项指标均不及格,这说明中国公众对环保的认识水平和参与程度很不理想,迫切需要加强与提高。目前,在培养公众环保意识与参与行为方面,政府主导的宣传教育活动和新闻媒体传播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具体到生态工业园中,首先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各级管理者和广大民众的生态意识,宣讲生态工业的有关理论和操作技能。其次要加强生态工业园区的信息交流及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外网站、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生态工业及园区环境建设的标准与要求、环保知识与操作。最后还要精心制作和发放环保资料,组织各项环保专题活动,让公众充分认识环保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系列宣传与教育,园区民众的环保意识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从2005年至2008年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可以看出:公众普遍认为保护环境主要是政府的职责,在环境意识上具有强烈的依赖政府倾向。然而,客观要求表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我国自1998年实施林业资源保护以来,无论是退耕还林工作、沿海防护林建设工作还是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目前我国的人工林保存面积稳居世界第一位,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质量及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都持续增长。2005年我国开始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这使得我国的湿地生态系统也逐渐完善,部分地区的湿地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沙地土地植被覆盖率亦连年增长,同时沙漠植物种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此外,我国还开展了一系列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和建设工程,成功构筑了许多良好的生态屏障。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约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1.63%,森林蓄积量约151.37亿立方米,森林每公顷蓄积量约89.79立方米,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约84.27亿吨。这些数字都说明了我国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虽然由于政府和人民的努力,近几年来我国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受气候、地理环境及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仍比较薄弱,比起发达国家尚远远不如。具体来说,我国目前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林业资源的过度采伐,导致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约达到了国土面积的37.2%,进而造成我国的沙漠化程度不断加重,已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沙漠化和石漠化问题非常突出,其导致沙尘暴灾害频繁,而又由于受到生态和技术等的限制,这些沙漠化和石漠化土地的治理难度都很大,目前所得的治理效果尚不是很明显;3)虽然政府为了保护林业生态环境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如凭证采伐林制度、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及年度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等,但我国目前的森林乱砍滥伐、无证采伐及超限额采伐现象依然屡见不鲜;4)我国的湿地泥沙淤泥现象依然严重,而且很多濒危动物都因此而逐渐消失,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5)我国的人均占有森林面积较小,且森林质量和物种多样化程度也较低,森林难以发挥出自身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鉴于此,我国当前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并积极探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应当以促进人口发展、资源发展及经济建设为宗旨,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为目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实现区域突破,着眼于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土地石漠化治理,大力推进植树造林,保护和抢救濒危物种,想方设法增强森林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政府应当要正确处理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之间的关系、重点和一般之间的关系、点和面之间的关系及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关系,不断加强对生态重要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域的保护,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生态建设工作,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尽量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共赢局面。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之时,应当要先重点后一般,即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地方优先治理,并大力建设林草植被,增大绿化面积。在大面上,应当要进一步加强对长江、江黄河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进行绿化的同时不断增强森林的生态效能;而在点上则应当要抓紧森立公园建设和湿地保护工作,充分利用废弃工矿地来进行绿化,尽量增加森林面积。

  目前我国约有二十多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点保护地区,这是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点。而目前比较重点的治理工程有青藏高原生态屏蔽系统、东北防护林建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及南方丘陵山地带水土治理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要以重点工程带动为主,充分改造原本的低质低效林。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要投入更多的相关科学技术,并依靠分散的物资和劳动力,实现人工措施与自然措施的有机结合,从而一步步恢复林草植被与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同时还要优化栽培技术,不断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此项工作与民生建设联系在一起,实现生态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若想做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要拥有一系列完善健全的管理政策制度。因此,当前政府和林业部门必须要在已有政策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国情和地域因素,总结过往经验,学习国外理念,不断改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并加强执法力度,大力打击乱砍滥伐等破坏林业生态环境的行为,确保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